江苏省旅游协会会员服务系统欢迎您 今天: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休闲时代: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一)

发表日期:2014-11-13  来源:休闲资讯  作者:魏小安   浏览量:2406

休闲时代的来临

1、休闲改善

中国已经进入休闲时代,以大规模的休闲人数为基础,形成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新现象。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26276.12亿元,如果扩大到休闲领域,这些数据当可加倍。传统的旅游概念,基本是观光旅游,现代的休闲概念,包容了一切自由时间消费的产品与行为。简而言之,闲,是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休,是消磨自由时间的方式,休闲则是对自由时间的多样化安排。从时间维度上,有小闲,八小时之外的闲暇是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有中闲,大周末是一周中的三分之一;有大闲,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是一年中的三分之一。在空间维度上,一是家庭休闲,休闲空间的基础;二是社区休闲,休闲空间的放大;三是城市休闲体系,休闲空间的延伸;四是环城市休闲游憩带,休闲空间的拓展;五是乡村休闲,休闲空间的发散;六是异地休闲,休闲空间的辐射;七是网络休闲:新型空间的突破。最后是互为空间,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休闲产业,可以定义为为满足休闲需求而形成的供给体系。

休闲时代的来临,取决于若干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发展,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按照美元折算,人均达到6700美元。其次是消费升级,从消费发展的阶段看,在求温饱的时期,主要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进入小康时期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是“住、行、游”的追求,住是房地产市场的培育,行是交通体系的培育和汽车产业的完善,把游字加上去,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意味着旅游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到发达时期,可能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而休闲消费需求,则涵盖了各个层次,包容了各个方面。第三是假日的增加,中国的法定假日经过20年来的三次调整,从双休日到黄金周,现在已经形成了40个双休日加两个黄金周再加三个小长假的总体格局,一共115个假日,带薪休假虽然还需要一个历史时期,但也在逐步落实中。第四是条件的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现在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休闲资源与产品的不足。从观光旅游来说,中国资源丰富,世界一流。但是在休闲资源方面,由于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局限,并不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度假资源方面,差距较大,一是滨海度假资源短缺,需求大量外溢。二是湖泊度假污染严重,产品发展困难。三是山地度假条件较好,正在积极发展。第二是休闲度假同质化程度高,文化含量不足。第三是缺乏品牌,尤其是缺乏世界性的品牌。但是从消费角度来看,观光追求多看,急匆匆;休闲是慢生活,深度体验,对细节的要求更高。这也意味着下一步对文化的追求更多,范围更广,体验更深。

2、休闲城市:能力与环境​

中国现在进行的城市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十年。未来大体上要在三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到四亿农民进城,这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也成为一个世界现象,将影响世界。随之而来的城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还是西部地区的小城市,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让人眼花瞭乱。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注重城市发展的规律性。城市是生长的,而不仅仅是发展的,这就意味着有其自发自为自在自足的要素,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就像人,我们最熟悉,却最不了解。实际上要形成新型城市观,即创造、生活与文化。如果只强调发展,还是人定胜天的思路。做规划,大拆大建,就像把人大卸八块,只有解剖学上面的意义,而不是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更不是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的意义。

城市的吸引力到底何在?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工业化发展理念,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休闲行业,实际上涉及到各个部门,尤其是一些主要的决策部门。由此形成的情况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太急了。还在强化经济增长率,社会心态也急躁。后工业化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慢生活、深体验,就城市的生活品质而言,如果太急了,这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就好不了。第二,太挤了。人口过多且过度集中,建筑过密且过度古怪。第三,太忙了。车流滚滚,人流匆匆。第四,太脏了。高碳发展,空气污浊。从需求来看,城市第一缺生态,第二缺健康,第三缺人文,第四缺快乐。按照实际生活水平来说,现在比以前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可是幸福指数并没有增长,快乐感觉也没有增加。所以,大家都急,大家都紧,这样的生活品质好不了。现在,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都在不断积累经验,所以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原来城市追求的是大高楼、大广场、大马路、大绿地,认为达到这些就达到了现代化,经过突进的十年,大家发现这条路未必对。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开始挖掘传统,培育城市文化,整合城市新资源,开始谋求另外一条路,更加重视城市的品牌、城市的文化。

休闲发端于上古时期,孕育于前工业化时期,但在工业化时期被边缘化,到后工业化时期则将大行其道。后工业化的城市一定会向休闲城市发展,也可以说,城市的休闲功能培育和休闲环境建设将成为下一步城市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志之一。早在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形成的《雅典宪章》中就提出,城市的四个主要功能是居住、工作、交通、休闲,城市的聚集化恰恰突出了休闲的必要性。休闲创造消费,休闲带来快乐,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后工业化的城市生活中才可能全面体现。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休闲城市的建设和城市休闲的发展成为各个城市共同注重的工作。但在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误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只注重硬件建设,忽视城市能力的建设;二是只注重景区建设,忽视城市环境的建设。

从城市能力的角度看,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在提倡标准,实际上不完全是标准的问题。建设城市,从结果来看需要相应的标准,但是从起点和过程来看,需要城市能力。中国城市一流的能力是投资能力,建设能力,扩张能力,控制能力。这样的能力让全世界所有的市长们都非常羡慕,他们想办成的事办不成,中国的市长们想办的事一般都能办到。二流的能力是文化能力,聚集能力,商业能力,科技能力,吸引能力,公共能力。按理来说,这些能力应该上升为一流能力,但是很遗憾,现在客观判断,恐怕只是二流能力。三流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环境能力,输出能力,服务能力,休闲能力。和国际一流城市相比较,我们的创造力严重不足,环境更谈不上。

从城市环境的角度来看,现在也是休闲发展的软肋。一是全面认识环境,弥补自然环境,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强化休闲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严格保护环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注重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需要突出城市文化,构造景城,处处是景,触景生情。城市要进行完整的艺术设计,系统的形象设计。目前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文化冲突,只是各种新老文化的交错,看不到完整的艺术设计。尤其是在细节方面,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与人为敌,基本上是中国城市的通病。进一步,是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赝品充斥全中国。整个中国变成一个山寨版,一方面是对欧美国家的山寨,一方面是对明清历史的山寨,现在许多垃圾建筑,将来就是建筑垃圾。可以想一下这三十年以来我们自己审美眼光的变化,八十年代看着非常棒的东西现在已经看不下去了,可是古人的那些东西经过千百年仍然是好东西。所以,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文物,就是后天的遗产,我们要给后人多留一点遗产,少留一点垃圾。

如果说过去三十年城市的发展主要在硬开发,今后能不能把重点转移到能力与环境的建设方面?尤其是在休闲方面,能不能学学古人,从从容容做点事情。官员倡导的“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夜总会”,使官员的心态和状态异化,毕竟不是战争时期,不能总是处于动员状态,积极的态度未必有好的结果,有时候我们急匆匆做的事情,可能只是建设中的破坏。在具体操作中,一是找准题目,小题大做,偏题正做,虚题实做,远题近做,洋题中做,中题洋做。二是需要强化五个重点,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感。三是达到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从而开拓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改变千城一面的尴尬状态。​

3、休闲生活

从个人来说,休闲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选择,休闲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休闲是自我实现的升华。我们原来说,人生的意义何在?工作。工作的意义何在?成就。成就的意义何在?为党为国。原来是这么一套逻辑,现在这套逻辑还能立得住吗?尤其是对于80后,乃至90后00后,对于这些年轻人,这个逻辑完全是不通的。生活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的实现,但如果没有休闲生活谈何自我实现。从社会来说,休闲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方式,休闲是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休闲是大同世界的终极形式。这可能是我们最高的追求,我们都希望和平,谁也不喜欢打仗,但是老不太平,所以就需要一步步的调整。

​休闲寻求走向自由,摆脱工作的枯燥,摆脱世俗羁绊,摆脱自我的约束,以浪漫的心态,追求创造的状态,达到适意,随意,快意,诗意。如果从科学研究来看,往往是人在从高度紧张到闲暇的状态,创造力才最强。不是说一天到晚憋在实验室里创造就出来了,古人的好诗好词一定是在闲暇状态中产生的,一定是在山水之中产生的。

休闲最终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国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消费的要素,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休闲的市场需求始终会处于一个不断膨胀的过程中,休闲也就必然是一个不断创造增量的过程,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一系列新的作用。​

我们面临着根本转化,第一是生产目的的转化,就是我们辛辛苦苦干活为什么?第二是发展目标的转化,说发展是硬道理。未必。1992年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是那个时代,到现在已经22年过去了,说发展是硬道理,仍然认同这句话,但是硬发展叫没道理,本来没有条件发展,硬要发展那是没有道理。不发展也是道理,巧发展是真道理,科学发展是根本道理。现在动不动还是发展是硬道理,摧残了我们的山河,破坏了我们的文化,也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硬道理硬在哪里?第三是生活目标的转换,社会观念的变化从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到工作是为了休闲,生活目的就是为了休闲,一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书里几次强调这个观点。中国现在总体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下一步面临着后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是什么?一定是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在这个时期如果没有休闲生活不行。老百姓都想过好日子,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缓解短缺,服务业提供便利,都是“日子”。休闲则是“好”,没有休闲生活,好日子就不成立,就还只是生存,而缺乏生活。幸福成为主旋律,休闲是创造幸福的基础,实践幸福的渠道,感受幸福的领域。​

但是我们现在,一方面习惯于宏观的思维方式,沉浸于宏大的表述方式,北京市的出租司机都像政治局委员,老百姓都像外交家,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去吃碗炸酱面,临别时感谢老板娘,老板娘还说了一句,愿中美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把美国人都吓住了,老百姓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另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追求。描述小康生活,这是1995年成都农民说的话,吃有肉,住有楼,还有余线去旅游。重庆市民的说法,吃吃麻辣烫,打打小麻将,看看歪录像。这就是对生活的实实在在的追求。​

我希望,上班铺开身子做事,而不是上班像休息,休息像上班。我希望,下班就能休闲,有大把的休闲项目可以享受,有三两知己能够聚会,而不是假装很忙,态度挺好,自己很重要。我希望,社区里老人孩子都玩的高兴,各得其所,而不是老人寂寞,孩子沉重。我希望,我们的城市天蓝水清,树绿花红,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吃到放心的食品,而不是在污浊中忍受,在担心中生存。我希望,我们能从容生活,而不只是活着,我们能够愉快享受而不是陷入全民焦虑。我希望,不要在现代化的陷井中挣扎,忘记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希望并不过分,只是底线。但是在近乎疯狂的增长过程中,恰恰是失守了底线,违背了常识。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压迫和屈辱是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发愤图强是始终追求的目标,我们发什么奋,图什么强?到今天中国还是二等国家吗,为什么还是这么一种心态?今天要摆脱弱国心态。我们往往是这种习惯,弱势民族的弱势心理。多少年来形成这么一套做法,比如说搞大活动,领导批示一定是四个字,“万无一失”。凭什么万无一失?失了又怎么了?我们觉得失了就丢了中国的脸,人家老外根本就不关注,就是你自己关注而已。在国外参加活动多了,按我们的眼光,细节不足,人家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加拿大一个冬奥会出了事,索契的冬奥会又出了事,要是在中国这是严重的政治事件,是重大的国际负面影响,可人家都不当回事,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很好玩的方式,把这个事调整过来。为什么人家可以轻松看待,我们就非要看这么重?弱势民族的弱势心态,一定要调整。到现在为止,首先在官场上就没有调过来,虽然现在说话比以前横点了,再横能横过毛泽东时代吗?那时候最穷,可说话最横,但是全世界不也得看着吗?也得尊重。我们何必为了这点面子牺牲里子,不重要。里子最重要,面子不重要。所以说,以人为本不仅是治国理念也是终极目标,为了幸福而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