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民宿:期待更多鼓励与支持
发表日期:2016-08-10 浏览量:3316
来源:中国旅游报
日前,《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商业设施等向社会开放。除了成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出台了鼓励老建筑活化利用的相关文件,随着国家对分享经济的认可、非标准化民宿市场的蓬勃发展,将老建筑活化利用做民宿,成为一些“小微创业者”争相经营的事业。
这样的民宿听上去很美,但在实际运营中,“房东们”也遇到了不少障碍,他们期待着社会能对老房子活化利用提供更多鼓励与支持。
老房子获新生
“房子是需要人气支撑的。”中国旅游研究院管理学博士杨宏浩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方的老建筑、老民居逐渐被人们遗忘,用作居住的越来越少。一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现状可能维持得较好,而另一些没有被纳入文保名单、本身又有一定特色、保留了历史生活气息的房子,现状普遍不容乐观。
“这些老房子如果不加利用,会慢慢破旧、衰败,有的甚至会被拆除。”杨宏浩说,在尊重建筑原样的基础上,将老房子活化利用变成民宿或者画廊、咖啡馆之类的艺术空间,在保护中加以利用,又在利用中持续保护,是让老房子获得重生的机会。
小猪网是国内的短租平台之一,据网站CEO陈驰介绍,小猪网上有不少老房子改成的民宿出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说,老房子做民宿,能实现“三赢”:对老房子而言,能够通过改造得到修缮,经营者会为其提供持续的维护和保养,相对于原先的状态,房子老化的速度会减缓;对于业主来说,他们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将老房之美传递给更多人,也能获得收益;对于游客而言,入住此类房子可以体验历史之美、古建之美,拥有一段特别的住宿经历。
对于36岁的广州白领王慧君而言,老房子是儿时回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保留。她住在广州上下九附近,自家老宅已有60余年历史。去年年底,她将自家老房彻底翻新改做民宿,仅特别订制的窗户就花了3000多元。古色古香的民宿受到游客的喜爱,在旅游旺季,老房每个月只有三四天空置,“很多房客喜欢住老房子的感觉,一推开窗户就看到西关大屋,清晨在清朝修的石板路上散散步,很悠闲。”
有温度的创业
记者在多个短租网站上搜索发现,老房子民宿因为独具特色,相比其他房源更受游客喜爱。在北京、西安、苏州、杭州、广州等地都有不少这类民宿。
一组来自小猪网的数据显示,在西安相同地段的老房,经改造后日租金可达525元,平均月出租时间在15天以上,收益比改造前多了3倍。
在苏州也出现了相同的案例,苏州某老房未改造前月租金约为2500元左右,日租金为83元,改造后日租金为500元,因地段好,每月出租率超过20天,纯收益在8000元左右。
“这些创业者选择老房改造的主要原因是短租收益高,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与业主签订较长的合约,投入一定成本改造,使得日租均价高于周边租赁水平。”业内人士分析,较低的拿房成本、待挖掘的老房源催生了不少以短租平台为生的小微创业者,他们一方面有着保护老房子的情怀,一方面也希望以此为生,开辟创业新天地。
广州黄埔村在清朝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村中老港口、祠堂、寺庙等建筑场所保存较为完好。旅游达人费子第一次来就喜欢上了这里,她在村里租下了有几十年历史的村民自建房,改造成“酒窝”的民宿。
谈起创业初衷,费子说,远离都市喧嚣的黄埔村有一种古旧的美,但和很多地方一样,村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会选择把老房子拆掉改建成普通的楼房,“希望通过改造,把老房子变成更美好的生活空间,让周围的人看到老房子还可以这样利用。”抱着这样的想法,她将房子改造成一个有天台院落、有公共休憩空间的民宿,迎来了天南海北的客人。
“做民宿是一件有温度的事情,分享经济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密切。”费子说,做民宿至今,她得到的远远多于付出的,这种收获除了经济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满足。
期待配套政策
市场在发展,可让不少创业者忧虑的是,虽然今年2月国家旅游局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但多地关于民宿业的配套政策尚属空白,一些地方还有着禁止“住宅改做商业用途”的相关规定,种种问题导致老房子民宿往往拿不到经营执照,没有正当“名分”。不久前,在老房子民宿里颇有名气的广州“江岭北1号”、“上海家人”因为证照不全被停业,也折射出创业者们面临的现实困境。
专家认为,一方面,有历史、有故事的老宅改做民宿容易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能够获得不错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这些民宿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经营执照,日常运营承担着较大风险。以“上海家人”的关停为例,尽管上海鼓励石库门、老洋房、旧式里弄、老厂房等各类老房子进行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民宿、客栈等各类住宿方式的开发利用,但前提是要获得卫生、公安、消防等部门的许可,特别是涉及到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开发利用时,在装修改造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对于民宿这一新事物,目前既无相关标准,也没有专门的营业证照。
杨宏浩建议,民宿是非标准类型的住宿业务,需要更多的文化创意注入其中,各地在管理民宿时除了一些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上的基本要求,应为其提供更宽松的准入门槛。“民宿应该更加多元化,更加创新。一些有情怀的设计师、建筑师倾注了大量创意、资金、资源来做民宿改造,这本身就是一个吸纳社会力量更好保护老房子的过程,应该鼓励。”费子说,最近从新闻报道中不断看到关于分享经济被认可的消息,“国家在宏观政策上已有支持,只不过地方上具体细节还没出台,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
据了解,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如厦门、深圳、杭州等制定了民宿、家庭旅馆的管理办法,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这些管理办法都明确了民宿或家庭旅馆业的主管部门及受理申请机构,制定了消防、治安、卫生等标准,使民宿业主们告别了无证经营,在杭州还有专门针对民宿的补贴与奖励。期待有更多地方出台配套政策,让老房子活化作民宿这一有情怀的事业能够更好落地。